环境电化学资源化研究团队

作者: 时间:2025-03-24 点击数:

环境电化学资源化研究团队

环境电化学与资源化研究团队以国家双碳战略与粤港澳大湾区无废城市建设需求为牵引,聚焦废弃物多维度资源化核心命题,围绕营养元素(C/H/O/N/S/P)、核素(铀等放射性元素)及其他高值元素(重金属、稀土等)的资源化路径创新,电化学、环境生物与材料科学技术深度融合,攻克元素迁移转化调控、资源定向回收及低碳转化等关键难题,推动废弃物污染末端治理资源再生跨越。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及内容如下:

核素资源化:以电化学技术为核心,结合环境生物和新能源技术,研究铀等核素在废水和海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开发高效、绿色的铀资源提取技术。通过电化学调控或其与微生物作用的协同机制,实现铀资源的高效分离与富集,为核能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营养元素资源化:以固体废弃物和废水中的营养元素(CNPS等)为目标,结合电化学和生物技术,开发化学耦合转化技术,突破生物质、电子垃圾、矿业废渣的高效分质与高值化产品回收瓶颈,探索废弃物中包括金属在内的营养元素有机组分的高效提取与转化路径,构建废弃物定向资源化全链条技术体系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化技术体系,废弃物内元素的高值化利用与可持续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持。

废弃物衍生废水与废气清洁处理及高效资源化以电化学还原、生物吸附与催化氧化技术为核心,结合多相态气体在线监测及吸附-催化耦合工艺,开展衍生废水脱氮除磷、重金属回收及有机物降解研究,同时精准检测并资源化回用废气中的VOCsH₂SCH₄等污染物。通过优化清洁技术与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废气中氢能、甲烷的高效回收,构建污染物减量化与资源化协同发展的创新模式,助力循环经济与低碳环保目标的实现。

团队依托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平台,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各级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奖项2项,授权专利3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培养学生获“广东省优秀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全国大学生冶金科技竞赛三等奖”,培养学生继续前往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夏威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南大学等院校继续深造。与昆士兰大学、林雪平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南大学等国际知名机构保持长期合作,推动技术研发与人才联合培养。

团队现有成员9,包括张鸿郭教授、李淑更教授、阎佳副教授、韦乐章副教授、唐进峰副教授、郭玉芳副教授、张发根副教授、刘永慧副教授、李猛副教授、黄磊讲师、黄晓武讲师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