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生态工程与产业化研究团队

作者: 时间:2025-03-25 点击数:

碧水生态工程与产业化研究团队

立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战略需求,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的重大战略需求本团队围绕生态环境安全与可持续发展,结合材料-化学-生物-计算机多学科交叉新技术和新方法,通过深入的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产业应用,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实现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因此,碧水生态工程与产业化研究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如下:

1. 生态污染监测与计算模拟:主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污染物问题,持续长期监测生态系统中污染物污染状况及生物多样性;采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等方法,从全域尺度上剖析生态系统污染物变化趋势,实现可持续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

2. 污染物生态效应及机制:构建典型生态食物链,微生物-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类,研究水域污染物沿食物链传递特征、生物累积特征、生态效应;采用转录组学、代谢组学和蛋白组学的研究方法,探讨污染物对典型生物产生的污染生态效应及其关键控制机制,为生态系统功能修复提供理论参考。

3. 生态系统功能修复技术与原理主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近岸水域生态系统,研究生态风险较高的典型和优先控制污染物(比如:砷、铊、锂、微塑料、新污染物等),研究不同材料(比如:膜、生物炭、MOF等)高效低耗吸附不同污染物绿色处理技术及原理,以及研究生物对不同污染物的代谢过程,探究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机制,实现材料-化学-生物耦合技术对生态系统的功能修复,构建生态系统全方位修复技术体系

4. 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工程应用:主要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受工业污染近岸水域生态系统,应用污染物生态效应及机制,生态系统功能修复原理材料-化学-生物修复技术和产品,建立生态系统功能修复解决方案,修复污染水域生态系统功能,实现生态系统健康与功能最优化。

团队现有成员8人,包含张伟教授、罗定贵教授、龙建友教授、刘威教授、张高生教授、王美聪副教授、熊竹副教授和李伙生副教授。目前团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项目等60余项,获省部级奖2项,获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Water Research等环境领域顶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团队成员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清华大学、厦门大学,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韩国高丽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多所科研机构或高校保持长期稳定合作。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