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硕-博联动“匠心研发”计划

作者: 时间:2018-01-03 点击数:

一、目的目标

结合学院学科特色和学院实际情况(生师比例高、博士比例高、科研气氛浓),强化学院学风建设,提高本科学生考研读研率、出国留学率和创新创业率,全面提升环境学子“三气”精神和“三创”能力,营造人心向学的学习氛围,全力推进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祖国生态文明建设培养更多更优质的人才。

二、意义内涵

   “本--博联动”的意思是,本科生与研究生与博士老师密切联系,形成一个梯队建设的团队链条,形成传帮带机制,促进专业学习、英语学习、考研指导、科研协同、人生互助、考博引领等方面的发展,形成“同在实验室,共心谋发展

”的良好团队氛围。

    “匠心研发”的意思是,本科生、硕士生、博士老师,都要有“工匠精神”,做好专注专心、坚持执着、精益求精,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去学习、去考研、做科研、求创新、真发展,为实现真正的人生梦想而奋斗。

三、具体方案

(一)全面动员,全员参与。在本科学生中全面动员,要求大一学生好好学习基础知识,端正学风;大二每个同学都要选择导师和实验室,参与一个以上的科研创新项目,学习好英语,争取早日参加国际交流和学习查阅国外文献,并主动联系研究生学习考研经验和共同研究项目;在硕士研究生中全面动员,要求所有研究生主动给本科生分享经验,并乐意带动本科生走进实验室共同做科研、共同参加相关的学术竞赛、学术研讨;也动员所有博士老师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在课堂上育人、在实验中育人、在探索中育人、在生活中育人,充分领悟“学生的成才就是教师最大的快乐与成就”。

(二)人人参与,个个行动。要求每年5月份,大的每个学生填写环境学院本--博联动“匠心研发”计划个人情况表,当年暑假就可以进入对接团队实验室。(学生会学习部和各班学习委员负责),一个也不能少,并做好统计表向全院师生公布。

(三)定期总结,促进交流。每学期以班或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交流和研究讨论,促进相互之间的提高,由各班主任组织落实。学生的表现成绩将作为学院挑选优秀学生参加创新班(第四学期末选拔)或大四推免保研的重要参考依据。

(四)树立榜样,表扬先进。对本计划中表现优秀、有突出成绩的老师和学生及时给予表扬或奖励(学校层面的奖励按学校标准和文件),学院将在大会、网站、公众号、宣传栏等载体进行大力宣传,激励师生共同成长,争做“最美环境人”!

附:1.环境学院本--博联动“匠心研发”计划个人情况表

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老师基本情况表

 

                                        环境学科与工程学院

                                         201813

 

1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博联动“匠心研发”计划个人情况表

 

填表时间:

姓 名

专业班级

大一学业排名

指导老师

博士毕业学校

团队成员(本硕博)

姓名

班级

政治面目

姓名

班级

政治面目

团队科研主题或方向

项目类型

A.导师课题  B. 挑战杯   C.创新实验项目   D.攀登计划 E其他

科研目标或已有成果

个人年度学习计划


附件2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老师基本情况表(博士或副教授以上)

环境科学系

姓名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1

肖唐付

有害元素环境地球化学;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

020-39341620

tfxiao@gzhu.edu.cn

2

常向阳

环境地球化学,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城市矿产及城市可持续发展等

020-39366939 changxy@gzhu.edu.cn

3

夏建荣

海洋硅藻光合固碳机制研究,海藻环境功能材料的研制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020-39366941

jrxia@gzhu.edu.cn

4

陈迪云

环境功能材料,持久性毒害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环境辐射化学

020-39366940 cdy@gzhu.edu.cn

5

陈南

环境教育,环境管理和工业固体废渣堆场污染防治与防渗技术

 nancychen@126.com

6

崔明超

环境中毒害有机物的微生物降解

 cuimch@gzhu.edu.cn

7

邓红梅

环境地球化学中毒害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

 denghongmei51@126.com

8

费颖恒

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及修复治理

 yhfei@gzhu.edu.cn

9

付善明

环境地球化学中毒害金属元素污染

 fsm@gzhu.edu.cn

10

黄羿

环境经济学

 huangyi@gzhu.edu.cn

11

闫兵 

 环境毒理学

   

drbingyan@yahoo.com

12

李锦文

环境地球化学中毒害金属元素污染

13

宋刚

环境放射化学;放射性核素污染修复治理;室内氡污染防治

 esesonggang@gzhu.edu.cn

14

孙慧

化学/生物传感器、液/气相色谱、毛细管电泳、微流控芯片实验室系统及分子印迹技术在环境、食品和生物医学检测中的应用。

 cherrysunhui@aliyun.com

15

王津

非传统重金属(铀、铊等)环境行为及污染过程示踪、新材料新方法处理重金属废水、钍射气(thoron)及其衰变子体测量与控制方法、辐射防护及剂量评价

 wangjin@gzhu.edu.cn

16

吴翠琴

环境分析化学及环境毒理学

 wucuiqin@gzhu.edu.cn

17

吴丽琴

环境地球和大气中毒害金属元素污染

 liqin_wu@gzhu.edu.cn

18

洪义国

流域及近海微生物驱动的元素循环过程及生态环境效应

 yghong@gzhu.edu.cn

19

胡春

水污染控制化学

 huchun@gzhu.edu.cn

20

吕来

水质催化净化技术与原理,界面电子迁移转化过程与水污染控制

 lyulai@gzhu.edu.cn

21

曾庆意

用于污水净化、能源转化的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设计、制备及其太阳光驱动催化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qingyizeng@126.com

22

高耀文

环境催化和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

 gywmac@163.com

23

王玉琪

环境生物技术

 yqwang@gzhu.edu.cn

24

肖恩宗

重金属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研究

xiaoez@gzhu.edu.cn  

25

王娜娜

重金属的污染与控制,环境修复材料的设计与研发

nnwang@gzhu.edu.cn

 

26

Muhammad

Imtiaz 伊姆

固体废物生物堆肥技术

 M.imtiazpk92@gzhu.edu.cn

 

环境工程系

姓名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1

王筱虹

环境影响评价和大气环境污染控制

020-39366938

angelashw@126.com

2

罗定贵

水、土环境污染物迁移及其模拟与评价研究

 ldggq@gzhu.edu.cn

3

李淑更

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污泥的处理及处置

 lishugeng@gzhu.edu.cn

4

李笛

从事液固二相流动与流化床的基础研究,以及矿山酸性废水、重金属废水处理的技术开发工作

 lidi@gzhu.edu.cn

5

彭燕

主要从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及放射性污染控制研究

 pengyann@gzhu.edu.cn

6

黄雪夏

土壤修复

 xuexia66@gzhu.edu.cn

7

刘永

气态污染物检测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及恶臭污染物控制技术

 16222430@qq.com

lyh@gzhu.edu.cn

8

郭玉芳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控制

 guoyf@gzhu.edu.cn

9

杨兢欣 

深度处理与高级氧化技术;消毒副产物生成与控制

 yangjx@gzhu.edu.cn

10

张鸿郭

环境生物技术和环境功能材料

 hgzhang@gzhu.edu.cn

11

张发根

主要从事污水处理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技术研究等

 dustinzh@gzhu.edu.cn

12

龙建友

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控制,环境微生物修复,环境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13570339968

longjyou24@sohu.com

13

孔令军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技术、环保机械与设备

 kongljun@gzhu.edu.cn

14

苏敏华

环境材料与化学、固废处理处置

 mhsu@gzhu.edu.cn

15

阎佳

环境生物技术

 jiayan@gzhu.edu.cn

16

刘鸿

水污染过程与控制平台建设

 liuhong@gzhu.edu.cn

17

黄勇潮

光催化、光热催化、光电催化环境处理

  huangych@gzhu.edu.cn

18

王川

污水处理与回用,新兴污染物处理,环境电化学,环境材料

 wangchuan@gzhu.edu.cn

19

苏培洋

用于污水氮素去除、有机物催化氧化降解与能源转化的金属-有机功能材料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supy@gzhu.edu.cn

20

刘威

水生物及监测

eseliuweey@gzhu.edu.cn

 

林雪平中心、实验室

姓名

研究方向

联系方式

1

龚剑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在水陆环境中的含量分布、迁移、转化与归宿

 jiangong@gzhu.edu.cn

2

刘玉贤

水体生态修复;全球气候变化下海洋藻类的生理生态响应

 liuyuxian@gzhu.edu.cn

3

刘煜

地下水水文与水资源

 liuyu@gzhu.edu.cn

4

韦乐章

环境水文学

 wlz2016@gzhu.edu.cn

5

唐进峰

固废的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回收,环境经济评估

 Jinfeng@gzhu.edu.cn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