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湾区环境研究院
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学科简介
广州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依托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和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两个教学科研单位。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4年,设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等机构;广州大学大湾区环境研究院是在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学科拥有一支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授26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69人,曾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曾入选其他国家重大人才计划1人、曾入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讲授和青年学者)5人,“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
本学科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和资源与环境(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已成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区域水环境安全与水生态保护”重点学科群。2019年环境工程专业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环境科学专业获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和环境科学专业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被遴选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学科。2021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位列上海软科排名全国第34名,位居前14%方阵。本学科形成了环境分析化学、环境辐射污染与防治、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技术、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环境电化学、电-Fenton调控与机制、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光电催化、环境功能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和高级氧化技术等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拥有珠江三角洲水质安全与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核素污染控制与资源化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环境污染控制与同位素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广东省基金项目等120多项,出版著作、教材10余部,发表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收录 700多篇,先后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项奖励;获发明专利20多项。实验室建筑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拥有高精度等离子体质谱仪、离子色谱仪、超低本底液闪仪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5000万元,具备承担重大、重点研究项目的硬件条件。
本学科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芬兰、瑞典、意大利等国家开展国际合作交流, 在广州市与瑞典林雪平市国际友好城市的基础上,由广州市牵头组建了广州大学-林雪平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对接深化并实现瑞典优势产业和先进技术落地于广州,解决广州城市发展过程的难题和不足,如生活垃圾围城,资源循环再生和智慧生态城市建设及人才培养。本学科目前有硕士生导师69人。
招生人数、奖助学金、学费标准
招生人数
本学科2022年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约100余人(具体招生人数以当年下达指标数为准)。欢迎广大考生、推免生报读研究生。
奖助学金
类别
|
研究生助学金
|
学业奖学金
(元/生˙学年)
(覆盖面)
|
国家奖学金
(元/生˙学年)
|
元/月
|
发放月份
|
合计
(元/生˙学年)
|
硕士
研究生
|
800
|
12个月
|
9600
|
一等奖学金:
12000(10%)
二等奖学金:
8000(20%)
三等奖学金:
2000(50%)
|
硕士生
20000
|
1.研究生助学金享受群体是所有全日制非定向(档案关系转入学校)学习的研究生,覆盖面100%,助学金按12个月发放,达到9600元/生˙学年,高于国家6000元/生˙学年的标准。
2.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总覆盖面80%;国家奖学金覆盖面约5%,名额以国家下达的指标为准。这两类奖学金均实行申请制。
3.学校实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项目资助计划。设立“广州大学研究生基础创新项目资助计划”,资助研究生开展基础科研项目研究,每年资助约50项,每项资助1万-2万元;设立“广州大学研究生‘广州研究’项目资助计划”,资助研究生开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研究,每年资助约50项项目,每项资助0.5万元。
4. 学校设有社会奖学金、助学金。包括 “何耀光助学金” 和“众人拾柴火焰高”助学金等;
5. 学校实施博士生、硕士生赴海外联合培养计划。每年派出当年招生数量10~20%的博士生、硕士生到国外访学半年以上,资助约博士生10万元人民币/年/人,硕士生7万元人民币/年/人。
学费标准
研究生类别(学制)
|
学费(元/生˙学年)
|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
环境科学学硕、环境工程学硕(3年)
|
8000
|
全日制
工程硕士
|
资源与环境(3年)
|
10000
|
备注:(1)全日制工程硕士学制为三年,学费按三年收取。(2)以上收费方案最终以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教育厅和广东省财政厅的批复为准。
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学科、专业名称
(代码)
研 究 方 向
|
考试科目
|
复试笔试科目
|
同等学力
加试科目
|
参考书目
|
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01环境科学
01 环境分析与检测
02 环境辐射污染与防治
03 环境地球化学
04 环境生态学
05 多相催化水处理技术与原理
06环境毒理与健康
083002环境工程
01 清洁生产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02 水污染控制技术
03 水深度处理与输配
04 环境材料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2 数学(二)
④817环境学
|
环境科学专业考
《环境化学》
环境工程专业考
《环境工程学》
|
环境专业综合测试(含环境监测与污染控制技术)
|
①《环境学导论》(第三版),何强等编,清华大学出版社;②《高等数学》(上、下册)第五版,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
0857资源与环境
085701 环境工程
|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2 数学(二)
④913环境工程导论
|
环境工程综合测试
|
①《环境工程学》,蒋展鹏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
|
招生单位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联系人:李老师 招生单位咨询电话:020-39366946
学院网址:http://environ.gz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