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元素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污染修复研究团队

作者: 时间:2023-05-30 点击数:

 

由肖唐付教授领衔的广州大学环境生物地球化学与污染修复研究团队,依托于广州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环境科学重点学科群,以有害元素污染过程规律、环境效应和污染生态恢复为研究目标,从区域生态环境特点出发,综合研究天然和人为过程释放的有害元素在地表各圈层之间的分布、迁移和转化规律,在学术带头人肖唐付教授的带领下,逐步形成了以重金属地球化学行为、污染过程与防控机制以及场地修复等三个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矿山环境重金属污染过程机制及修复;(2)地质高背景区有害元素富集机制及环境影响效应;(3)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响应机制及生态修复;(4)微生物驱动的元素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效应等。团队现有成员1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4名、讲师6名,团队成员全部具有博士学位,70%人员具有出国留学工作经历,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加拿大魁北克大学、日本静冈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目前团队主持“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等3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在PNAS,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Ecotoxicology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 Applied Microbiology Biotechnology,Ecological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toremediation和Applied Geochemistry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3部。团队成员在“贵州省独山东峰锑矿区锑污染修复治理”、“有色金属矿山废弃物堆场生态修复”、 “硫化物矿山废渣和酸性废水生态修复治理”、“广东省大宝山金属矿山治理及生态恢复”、“废弃金属矿山土地综合治理与植被恢复技术引进”等项目实施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经验和治理技术体系。

目前承担在研国家基金项目10:1)地质高背景区铊的表生富集机理与环境影响效应研究(重点项目,41830753);(2)喀斯特地区重金属污染过程与防控机制研究(国家基金委-贵州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项目课题,U1612442);(3)典型富铊风化壳中铊同位素风化研究(面上项目,41673138)4)水稻水通道蛋白OSNIP1-2解铝毒的机理研究(面上项目,41877423);(5)珠江三角洲地下水系统砷富集机制:溶解性有机质的制约(面上项目,41977286);(6)根际微生物促进锑尾矿中植物生长的作用机制(青年项目,4180070792);(7)天然铁硫酸盐次生矿物晶相结构耦合锑环境行为机制研究(青年项目,41907317);(8)嗜酸铁硫氧化微生物与硫化物界面相互作用力及其作用机理研究(青年项目,41903068);(9)粤北佛冈花岗岩地质背景区土壤铊富集机理与环境效应研究(青年项目,41903022);(10)生物炭灰分在Cr(VI)还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青年项目,41907119)等。

成员介绍:

肖唐付2001年毕业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地质系,获博士学位;20022月至20169月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所工作,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2002)、研究员(2003)、副主任(2011);201610月起在广州大学工作。主要从事有害元素环境地球化学、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任《地球与环境》副主编、Frontiers in Soil Processes副主编、国际医学地质学会(International Medical Geology Association)中国-爱尔兰联盟(China-Ireland Concord)副主席;2016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发表研究论文150余篇,合作出版中文专著和英文译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科技奖2项;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73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20余项,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地质高背景区铊的表生富集机理与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王玉琪2004年毕业华南农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2007年晋升副教授。20082月至20092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8月至20148月在康奈尔大学进行访问研究,201412月加入美国农业部农业与健康研究中心工作,20177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金属转运蛋白、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分子生理机理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在PNAS上发表,并被Web of Science 列为高被引论文(2018);曾参与大宝山金属矿山治理及生态恢复项目,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稻水通道蛋白OSNIP1-2解铝毒的机理研究

崔金立2015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2018年于香港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土壤-地下水体系中砷的迁移释放地球化学行为,以及植物修复土壤过程中重金属的根际吸收过程,相关成果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环境领域权威期刊。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聚焦砷的环境地球化学及其防控研究。

王剑桥2014年毕业于日本静冈大学生物科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后留校任特任助教。20154月获日本学术振兴学会(JSPS)特别研究员职位,20183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白腐真菌对木质素以及环境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及其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制备生物燃料的研究工作,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在本研究领域的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Chemosphere, BMC Genomics,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等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获得2013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邓红梅200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于20067月进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任讲师,2009年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痕量毒害污染物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环境微界面化学和环境污染修复技术研究,已发表多篇SCI论文。目前主持或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广州市教育局等市局级项目1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等3项。

肖恩宗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于20175月进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任讲师。主要从事重金属微生物地球化学与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方面的工作,已发表相关SCI论文15篇。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目。

王娜娜201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获博士学位,20176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环境材料与化学、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Journal of Industrial and Engineering Chemistry, Industrial &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等刊物发表论文14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参与多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和重金属污染控制与修复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及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在于酸性煤矿废水中次生矿物去除锑的界面作用过程及其对锑环境行为的影响研究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李芊2017年毕业于德国杜伊斯堡-埃森大学并获博士学位,20186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矿产资源高效生物提取、矿山重金属环境污染治理以及微生物与矿物界面相互作用研究,熟悉原子力显微镜技术和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技术,傅里叶红外光谱和微量热分析技术。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陈育晓201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岩矿专业,2014-2018年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10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借助偏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电子探针(EPMA)、激光剥蚀-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等测试技术研究花岗岩成因与造山带演化、花岗岩与矿床成因方面的工作。目前发表论文10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

曾振顺201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博士学位。20165月至20185月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20186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细菌生物被膜和细菌矿化的形成调控,及其驱动的碳元素循环过程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The ISME J上发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三株假交替单胞菌胞外多糖的生理功能及其合成调控研究

费颖恒2012年毕业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20173月加入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工作。主要从事土壤污染过程与修复方面的研究工作,已主持并完成了省部级项目、市级项目各1 项,现主持国家和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至今已发表学术论文19 篇,其中SCI 收录论文14 篇;撰写英文学术论著1 章;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 项和实用新型1 项。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生物炭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