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本科招生之二:广州大学环境学院专业介绍自述版

作者: 时间:2018-06-07 点击数:

环境科学专业

我是一双明亮的眼睛,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庄,那里森林葱郁,河水清澈,鸟语花香,人们活得非常快乐。后来,有一个人来到这儿,对当地人们说:“你们拥有巨大的财富。”人们高兴极了,以为这儿埋有大量的金银财宝。于是,他们开始砍倒树木寻找黄金。一年后,那人又来了,人们因为没有找到财宝而质问那人。那人叹口气说:“我说的财富就是你们原来拥有的那优美宜人的环境。”人们听后难过极了,因为现在这里的气候很差,也很少有鸟儿光顾。

之后,我发现这样的情况这样的伤心故事很多很多,伤心的泪水中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生态环境已引起了全世界的重视、引起了习近平特别的关注、引起了科学界共同的研究主题、引起了有志有爱青年探寻的时代课题。最近十年,我发现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蓬勃发展,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就业以广州市为主遍布粤港澳大湾区,岗位涉及监测、环评、工程、科研院校、环保NGO等,部分学生升入985/211高校及境外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学制4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具有坚实专业理论基础、较强实践技能、广阔视野、持续学习能力,“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应用型环境科学专业人才。

 我发现这个专业特色明显:注重提升持续学习能力,注重培养专业技能,注重强化人文素养。我发现从专业的角度推动广州市政府完成“垃圾分类”的立法与实施,开地方立法之先河,焦点访谈作了专访报道。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公众环境教育和宣传也获得良好的声誉。主干专业课程有: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地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监测与实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信息系统等。

 更令我兴奋的是:十九大报告强调“五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公众对青山绿水和美丽中国的向往与追求,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等必将为环境科学专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契机,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将为实现美丽中国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我坚信我会更加明亮,发现世界更多的美丽!

 

 

环境工程专业

  

我是一家绿色银行,主要做森林存款、水土基金、污染贷款等业务。这是位于江南某省的是一个小水库。水库坐落在长满竹子的山谷里,始建于1971年,为周边近4000人提供饮用水。在水库周边环绕着1600多亩的林地,水库边上的村民主要依靠种植毛竹为生。为了增产增收,村民们使用了农药和化肥种植毛竹,竹子产量是提高了,但是,残余的化肥也随着山地沟壑流入了水库,污染了原本清洁的水源。根据2014年的一份水质监测报告,这个水库的29项检测指标中,总氮、总磷和溶解氧超标,水源地水质未达标,已被轻度污染。

大约两年前,一家社会环保组织开始介入了。他们借鉴国际水基金的成功经验,采取了“市场化”的道路,一是引入了一家公益基金会,二是与一家信托机构相结合,推动创建了一个“善水基金”。基金以信托的方式受让了林地的使用权,实现了林地使用权的流转,继而由基金负责开展无害化种植和管理。最后的结果是,污染没有了,水源地周边环境得到了保护,水质得到了改善。在基金的帮助下,当地还发展了环境友好型产业,开发农业副产品,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村民幸福安康,家家生活红火。

这里的秘诀技术就是环境工程啦。广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可牛啦,学制4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是中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正式成员之后广东省内各高校中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学位将得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该协议正式成员国的互认,澳大利亚初级注册工程师可以免考。

本专业注重依托本省特别是珠三角区位优势,经过18年来的发展已经成为珠三角地区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专业建设过程中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通过优化课程体系、规范教学过程、严格质量监控,积极探索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深层次变革,切实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本专业每年均会选送若干名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交换交流项目,丰富学生的海外学习经历,开拓了一定的国际视野。本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强,能够胜任专业相关的职业岗位,受到用人单位普遍欢迎,许多已经成为单位负责人或者行业骨干。就业范围广,今年毕业生供需比1:10,供不应求,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的政府机构,市政工程、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业以及与环保产业相关的各类单位等。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指导和推动着环境保护产业的快速发展,环境工程专业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本绿色银行将很快上市。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