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精神 续写先烈荣光(二)

作者: 时间:2020-04-11 点击数:

——我院本科生党支部开展主题组织生活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英烈褒扬纪念的重要指示精神,202047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生党支部通过企业微信召开会议主题为 “传承红色精神,续写先烈荣光”的线上组织生活会。此次会议由本科生党支部副书记钟婉滢主持。

  4cee3203c2380264681567d5226c2a9.png

在钟婉滢同志的带领下,各位同志一起回顾44日的全国性哀悼活动。44日上午10点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全国各地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全国停止公共娱乐活动,以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的深切哀悼。

祭奠是对革命先烈最好的缅怀,缅怀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前行。在当前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好“红色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全力打赢这场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之后是学生党员进行发言,下面选取一部分党员感想进行展示:

李浩祥:

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工作让我明白了,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飘扬,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共产党人冲在最前线。

一名共产党员,就应该又敢为人先的意识,在疫情面前,挡在人民群众前面,在这次疫情防控工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分担更多的风险,努力为群众做一点事。

我也切实体会到,什么叫“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只有党员首先站出来、敢于冲上去,把群众带动起来、凝聚起来、组织起来,才能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真正做到,党之所需,党员所向。

卢仪蕊:

疫情期间,发生了很多让我非常感动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奋战在一线的医学工作者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就是战士,每当我看到新闻报道医护工作者不幸传染新冠病毒,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我就非常的痛心。难过的同时,也对这些奋战在一线的逆行者们肃然起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刚刚也学习了一些党员的先进事迹,本该是阖家团圆的日子,各地医护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纷纷前往武汉支援,通过这次疫情,我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次疫情也让我对生命有了一些新的感悟,那就是珍惜当下,充实地过好每一天。

苏嘉慧:

有一类新闻,每次看到它们都会让我感动不已,这类新闻为我们介绍了一群平凡却不普通的“英雄”,有以“逆行”的姿态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有以“战斗”的姿态驻守一线的党员干部,有以“忙碌”的姿态驰援一线的志愿者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里,他们舍小为大,全心为民,用各种“姿态”冲在疫情一线,用自己的辛苦付出甚至是生命来换取着国泰明安,我由衷地敬佩他们,他们值得我们永远的缅怀和致敬,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定能战胜疫情,春天必将到来!

古宇婷:

疫情爆发以来,成千上万的人投身于抗战疫情中,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支援湖北武汉的医务人员中,9000后有1.2万人,差不多是整个队伍的三分之一。近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在抗疫一线抢救生命的情况,表达了继续发挥党员作用、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的决心。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争中,你们青年人同在一线英勇奋战的广大疫情防控人员一道,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向所有“最美逆行者”致敬的同时,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不能投身于抗战疫情的前线,我们能做到的就是积极响应学校和学院的号召,做到尽量不外出、不聚会、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在未接到返校通知前绝不返校,号召家人亲戚、身边的朋友做好防护工作。

陈思宇:

这次疫情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无论是中央的一省包一市的医疗支援政策政策,还是顶着舆论压力启用方舱医院切实解决病患就诊难的问题等等这些方针政策都都让我看到了我党的大党担当和打赢这场战役的坚定决心,我也对于“党员”这个身份有了更深的理解。接下来的日子,我将继续响应党的号召,把我能做的每一件事做好,如动员家人带好口罩,减少外出,不信谣不传谣等。我相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很快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

  9.jpg

学生党员表示,这次疫情,看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英雄事迹。全国哀悼性活动寄托着大家的哀思,也能够让我们民族更加的团结。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应该谨记为我国疫情防控做出牺牲的每一个人;我们应该发挥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脚踏实地的用行动践行初心;我们应该认真努力学习,为我国建设贡献出力所能及的力量。

最后,周傲白雪老师对会议进行了总结,我们应该提高政治站位,对国家、对人民要有敬重感,不忘历史,负重前行,才能够走得更远。同时,希望大家能够调整好心态,期待初夏五月我们在广州大学相遇!

 

(供稿:黄麟哲)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