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金牌专业·环境工程专业

作者: 时间:2023-06-02 点击数:


整体介绍

环境工程专业是广州大学创办最早和发展最快的本科专业之一,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专业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2009年获得环境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年成为广东省首批优势重点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省级实验教学技术示范中心1个。2016年、2020年通过教育部环境工程教育专业国际认证,2018年成为广东省“珠江学者岗”设岗学科。2021年上海软科排名全国第34名,位列全国前17%。2021年3月,环境/生态学首次进入ESI学科全球排名前1%。

环境工程专业设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和土壤与生态修复工程四个研究方向,形成了从环境过程机理研究到污染控制技术应用研究以及对标“新工科”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和专业建设发展扎根广东,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辐射海内外,以“以科研、工程和教学创新成果引领专业融合国际化发展”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系统专业训练,良好科学素养、职业品质,持续创新能力和在相关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


环境工程专业师资实力雄厚,通过人才引培实现了专任教师队伍倍增,引进人才绝大部分来自世界知名学府和中科院等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海外留学和科研经历。该专业教师博士比例(93%)、高级职称占比(65%)等多项人才指标均据全国高校前列;拥有曾入选国家杰青1人,CJ特聘教授1人,其他国家重大人才项目学者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讲授和青年学者)5人,“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建有一支“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饮用水安全保障团队。近年来学院教师共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层次科研项目近200项,合计科研经费8000多万元,发表论文近600篇,高质量科研成果相继在《Environ.Sci.Technol》(环境科学与技术)《J.Am.Chem.Soc》(美国化学会会志)《Angew.Chem.Int.Ed》(德国应用化学)《Nature Chemistr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利用师生比低(1:8)和教学科研实力强的优势,实施小班教学和精英教育,让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早进科研项目,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持续深化“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理念,在“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理念下,切实提高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今年来,毕业生的就业率、考研升学率、综合素养与创新能力均持续保持高水平。

 

教学关键信息

1.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占比例:27.7%

2.专业教授给本科生上课比例:100%

3.2018以来省部级及以上获奖和支持情况

获奖名称

等级

获奖时间

授予部门

环境工程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

2019年

教育部

环境工程重点专业

省级

2020年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省级

2019年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

省级

2019年

广东省教育厅

全国高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优秀毕业设计

国家级

2020年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毕业生质量关键信息

1.2018年以来就业人数占毕业人数,及平均薪酬(/

(2018年)88/96; 4733元;

(2019年)54/60; 5321元;

(2020年)56/58; 3898元。

2.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去向

本专业所培养的毕业生主要在环境保护及工程建设企业、政府、教育和科研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优秀毕业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和粤港澳大湾区的政府部门、学校、环境保护及工程建设企业、科研院所等行业和领域得到快速发展。

3.2018年以来考研升学人数占毕业总人数:

(2018年)11/96;

(2019年)6/60;

(2020年)13/56。

4.本专业毕业生考研升学主要去向:

大部分毕业生被中国科学院大学、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双一流重点院校录取,部分学生到香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伯明翰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等世界名校留学深造。

 

招生关键数据

2018年以来招生人数、录取最低分、录取最低排位

(2018年)79人,518分,广东省53418位;

(2019年)106人,517分,广东省52212位;

(2020年)96人,551分,广东省54361位。

Copyright© 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 学院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 E-mail:gdhjxy@gzhu.edu.cn
综合办公室电话:020-39366937 教学科研办公室电话:020-39366943 学生工作办公室:020-39366942